关于新时期基层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后永乐)

作者:mxbwg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18-10-29点击量:7519次


关于新时期基层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岷县博物馆 后永乐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壮大成熟,博物馆的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博物馆在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教育活动要在发挥馆藏文物资源、深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传统节庆活动等的基础上设计构思,真正“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新时期,博物馆工作要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馆际交流互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以及社会各个部门系统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博物馆展览必须突出馆藏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力争办出有特色的展览,打造让人记住的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展览  交流  特色

522日至530日,由甘肃省博物馆协会、西北师范大学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创造与传承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纪念馆馆长培训班》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顺利进行。此次培训主办方邀请了16位我省历史研究与文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内容涵盖地方史研究、考古基础、文物研究、博物馆业务等多个方面。各位专家学者就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学习,感触良多,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权作对自我的激励,同时籍以表达对主办方的感谢。

一、博物馆事业的拓展延伸

博物馆的概念自诞生以来作了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07年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 描述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 质遗产[①]。我国现行的博物馆概念在《博物馆条例》中做了明确阐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②] 。加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受教育、让人民享受文化服务的作用更加突显,博物馆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所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群众对博物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作为新时代的文博人,必须响应时代对博物馆事业提出的呼唤,也必然要求我们勇于担当新使命、创出一番新作为。我们 必须加强学习,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前瞻的理念,“博物馆运营理念早已从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场所转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文化惠民磁场”[③]。可以预见,博物馆概念的外延还会拓展延伸,博物馆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群众提供文化艺术享受和休闲娱乐产品服务方面还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今后更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对群众文化熏陶和认知实践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真正发挥好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④]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

从以上博物馆概念来看,国际国内都将教育作用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因此,在当前“博物馆热”的大环境下,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学习,笔者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对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认识不足、研究思考不多,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博物馆、一些同行认识到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性,但在进行博物馆观众互动项目、流动博物馆四进活动、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存在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与博物馆资源脱节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深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传统节庆活动等基础上设计构思社会教育活动,真正“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样受众才会乐于参加、影响深刻、意义深远。

岷县博物馆依托走在全省前列的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世界级1项、国家级4项、市级44项、县级63项)开展“非遗课堂”;利用近年保护修缮的古建类文物,设计制作《屋檐上的艺术——岷县博物馆馆藏瓦件精品展》并开展相关活动课,(2018年已开展《我行我秀——一起来跳巴当舞》、《我与古建有个约——笔底下的古建筑》、《我与古建有个约——木构古建筑模型搭建》、《我是歌手——唱花儿》、《屋檐上的艺术——瓦当拓片制作》、《我的面具我做主——傩舞面具制作》等)这些课程和活动策划背景取材于当地,青少年较为熟悉,参加积极性高,并且能够寓教于乐,效果良好。今后我们要更加大胆探索,学习先进,力争创出自己的品牌。

三、博物馆工作要更多地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又说:“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这是国家领导人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高度阐述交流互鉴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以及文明的包容性特征,作为县级博物馆,辖域人口较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闭塞、人才资源和馆藏资源有限,更需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我们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交流互鉴。

一要“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⑤]。博物馆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供适合本馆的流动服务、数字服务产品和宣传策略,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半径。

二要加强馆际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广泛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糅合提炼,一定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在此次培训学习中,学员实地观摩了甘肃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一滴水的秘密”,该课在课程设计、课业讲授和课堂互动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体现了“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⑥]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了博物馆教育特色,对笔者感触很大,这样的观摩学习一定能启迪思想、指导实践。

三要在守好场馆阵地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以及社会各个部门系统的联系和沟通。博物馆承担着文物研究职能,研究是进一步搞好展示利用、发挥文物社会教育价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挖掘研究文物价值内涵,才能推出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才能真正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达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目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与学术机构加强联系、共商共研就显得格外重要。我馆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8年以来与河洮岷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该中心专家学者不定期来我馆进行学术讲座,并就专业领域的热点和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另外,如前所述,博物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博物馆工作和服务要面向更多的普通大众、要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各个层面,加强与各个部门系统的沟通衔接是搞好博物馆工作必然的选择。

四、办有特色的博物馆

当前,随着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各种资源大量地注入博物馆,由于县级博物馆在展陈策划和形式设计方面人才匮乏,不得不将陈列布展的大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专业技能打造与时俱进的展览。这些专业公司利用高科技丰富了展览展示手段和方法,广泛应用灯光与音效的配合突出展品展示效果,采用场景再现、仿真模型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展览的表现力和观赏性。但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相似甚至雷同的展览,这样的展览不能突出馆藏特色、不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不能深入阐释与有效传播地方文化内涵、不能彰显本地个性,无法塑造出具有观众地方认同感(集体记忆)的展览,因此上也不可能打造出“让人记住的博物馆”。

因此,博物馆展览必须突出馆藏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要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需要我们全程重点参与展览策划、形式设计和陈列布展,力争办出有特色的展览。岷县博物馆《岷风遗韵——岷县民俗文物暨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主线,以岷县特有民俗器物为载体,重点突出“四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特色,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岷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面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并处理好展览的大众化与专业化、知识性与趣味性、认知与情感体验等几对矛盾。将弹性机制引入整个展览,充分吸收双遗产保护研究成果,更多地融入活态、动态、体验式博物馆陈展新理念,强化展览的延展性与开放性,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参观需求的观众都能获得知识,享受到美的熏陶与体验。(撰稿:后永乐 摄影:包新田)





[]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824日在维也纳[奥地利]通过)》第三条术语定义。

[] 《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529日发布,自2015320日起施行)》第二条。

[]汤洁:《关于临展策划与公众互动的思考》,2015年第3期《中国博物馆》。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1225日发布,自201731日起施行)》第十五条。

[] 《关于加强文教结合 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159号)。

 

 

《陇右文博》2018.3/总第55期本文章的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