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博物馆馆藏秦代彩绘卷云纹灰陶茧形壶线上展
岷县博物馆馆藏秦代彩绘卷云纹灰陶茧形壶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所讲述的是岷县博物馆馆藏秦代彩绘卷云纹灰陶茧形壶,茧形壶,又称为鸭蛋壶、卵形壶、蚕茧壶、 茧形瓮等。因其器身似蚕茧或鸭蛋而得名。是秦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战国时期流行于关中地区,并随着秦的兼并扩张向外传播,一直延用到西汉中期,之后罕见。其样式多样,质地有铜制和陶制等。前期以小口、圜底为主,后期以圈足为主,且器物的口部和颈部开始出现彩绘纹饰。
岷县博物馆馆藏秦代茧形壶样式及尺寸
此件茧形壶为岷县县城东郊台地出土物,被村民收藏,2022年我馆工作人员在秦长城调查中发现并与村民协商后,捐赠于我馆收藏。其口径13.6厘米,腹长径35.5厘米,腹短径21.2厘米,底径11厘米,通高29.7厘米,重2.9千克。唇口折沿,束颈,壶腹呈横向长椭圆状,形似蚕茧,矮圈足,足呈喇叭状。器物整体用彩绘装饰,尤其是壶腹部用黑彩、白彩和红彩绘制出旋涡状的云纹图案,整体呈“S”形,线条流畅,舒卷自如,给人以古朴、鲜丽之感。整件器物器型庄重,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形体饱满,反映了当时秦人独特的审美理念及高超的陶器制作工艺。
早期茧形壶(图片源于网络)
晚期的茧形壶(图片源于网络)
说了这么多,茧形壶是用来干嘛的,总结起来,其功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盛水、盛酒器。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秦国为增强国力扩张版图,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行了一系列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富国强兵的政策,军事活动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茧形壶因在使用过程中,其横腹储水容积大、方便携带、不易破损及小口水汽不易蒸发的优点,成为当时行军打仗常用的容器,作为储水用器。
二是军事侦听器,也就是俗称的“听枕”功能。即在战场上,将士们将空的茧形壶埋在地下,选出听力较好的士兵,将耳朵贴在埋壶的地方,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最快的这一特性,通过倾听壶内发出的声音可以提前判断远处敌方骑兵的动向,以达到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的目的。
三是丧葬用的明器。秦汉时期人们普遍相信“事死如生”的观念,极力追求现实生活以及神话世界,在死后将生前常用的器物特别是陶器带入墓室之中,而茧形壶作为秦文化的代表器物被广泛应用,这种习俗蔚然成风。
我馆馆藏此件茧形壶作为秦文化典型器物,如实的反映出岷县作为秦国西陲边地先民的生活状态及审美意趣。
(撰稿:孙少毅 编辑:包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