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博物馆文物展之龙腾盛世—文物里的中国龙(二)

作者:mxbwg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24-02-02点击量:3604次


岷县博物馆文物展之龙腾盛世—文物里的中国龙(二)

 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的生肖龙,被广泛认为是最具神秘和崇高的生肖之一,龙年更被广泛认为特殊而极具吉祥寓意的年份。随着龙年的到来,岷县博物馆通过馆藏龙文物展,恭祝大家龙年祥龙昂首,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一、明清时期琉璃脊饰及相关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中, 脊饰作为建筑装饰的构件之一,为屋顶重要的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级的宫廷官式建筑、寺庙的主要组成上,都可以看到一些兽形的装饰构件(脊兽),这些脊兽因放置的位置差异,有着不同的专有名称和文化内涵。

1f8968300b3bb4fd0bc5b1b166d41ea.jpg

脊兽(图片源于网络)

 明清时期传统建筑技术有了大的发展,制釉工艺不断完善。琉璃瓦、琉璃走兽等,在此时进一步发展,大量的琉璃瓦在被采用在各种官修建筑、寺庙建筑中,颜色多样、丰富多彩并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其中庑(wǔ)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这四种屋顶结构是明清时期使用最广泛最基础的屋顶样式。

de309f2353eb3d685385b561a8e2a1c.jpg

3b79bd054ade1cbd9d3021f218c6b27.jpg

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屋顶结构(图片源于网络)

 庑殿顶建筑为明清时期规格最高的建筑样式,主要用于皇室建筑及重要的寺庙建筑中,代表着尊贵,重檐等级高于单檐等级。庑殿屋顶结构由五条屋脊组成:分别为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因此这一时期的庑殿顶建筑根据正脊、垂脊的屋脊结构可以将屋脊装饰划分为正脊装饰、垂脊装饰等。

52c1b571e070eb9c0db56244b87ea61.jpg

9584d3e165339ea6ab6fc3fbd008e94.jpg

单檐式庑殿顶(图片源于网络)

fa8d3d21ef84292288d6109708dcd95.jpg

9c699a88f0b7ce1d2a9e42c128f5395.jpg

重檐式庑殿式顶(图片源于网络)

 二、何为垂兽

 以庑殿顶形式的屋面为例,垂脊上的装饰构件为垂兽。垂兽的前面称作角脊,垂兽的后面称为垂脊。在角脊上可以看到有动物的雕饰排成一列,这些雕刻的装饰物被称为走兽(清代称为走兽,宋称蹲兽,也被称为跑兽)。最前面一个被称作仙人,后面一排小兽一般是蹲踞的造型 。

c870292e0197fcee27836f628e58efa.jpg

太和殿脊兽图(图片源于网络)

 明清时期的垂兽多龙形,且多变有行龙、飞龙、凤头龙身、麒麟等造型。其造型独具特色,一般奋鬃闭口或张口,形象威猛。

 三、岷县博物馆馆藏明代琉璃龙形垂兽

L1190766.jpg

岷县博物馆馆藏明代琉璃龙形垂兽

 岷县博物馆馆藏琉璃龙形垂兽,为明代大崇教寺佛寺建筑遗物。垂兽整体形态为龙形,外形灵巧逼真,无角,眼神凶猛,身有龙鳞,卷虬闭口,鬃毛飘展,鬃毛内修饰有火焰纹。大腿呈45度斜向上方,腿毛较短。龙爪整体呈“风火轮状”,龙爪线条有力度,爪上有指甲修饰。据说这种龙名为“璃龙”(无角龙)。大崇教寺佛寺建筑上垂兽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古人驱邪镇宅的心灵寄托,更有防止瓦片下滑,加固房屋结构,起到区分社会等级等实质性的作用。

《安多政教史》载“宣德三年,为了维修佛殿特赐敕书,命两位大臣负责修佛殿的工程,又降圣旨派地方大小官员一百多名,部落大小土官二百名,各种技术人员一百一十名,军人乌拉两千零五人,重修故刹。扩建为宫殿式大佛殿,钟、鼓楼房两旁有抱厦庑堂六列,有天王殿、碑亭等,都饰以琉璃瓦和飞檐,还有廊房六十间。”可以看出,大崇教寺佛寺建筑中存在着宫殿似的庑殿建筑,它的扩建是在明宣宗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由中央政府资助兴建,规模宏大,气度不凡,具有特殊地位。在皇家支持下,该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明代岷州藏传佛教文化中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崇教寺更是今非昔比,已经极端衰落。但作为当时大崇教寺曾经辉煌历史的见证物—琉璃龙垂兽,在默默地诉说着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发挥着其历史价值,这也是文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由人类创造或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最真实、最客观的反映。


(文:孙少毅  图:包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