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竹报平安——岷县博物馆馆藏竹子书画文物专题线上展竹子为“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卉四君子”之一,是古代文人反复吟咏和描摹的对象。竹修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青葱脱俗,它象征着平安、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在中国,古往今来,世人都喜好在庭园种植竹子。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故此“不可…
文征明《九日》诗碑岷县博物馆馆藏文征明诗碑共两通,均两面镌刻,内容为文征明自作七律诗四首。以下是其中两首:一何处登高写壮怀,生公说法有遗台。漫修故事携壶上,不负良辰冒雨来。应节紫萸聊共把,待霜黄菊故重开。白头八十三重九,竹院浮生又一回。二雨晴秋色满陂塘,风猎平畴晚稻香。白发又逢吹帽节,夕阳来上振衣岗。短蒲衰柳俄惊晚,黄菊茱萸总待霜。却笑渊明缘不浅,一年一醉远公房。此两首诗作为作者重阳日登高赏景叙怀…
体验黄河文明—岷博典藏寺洼文化红陶三足钵 寺洼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属于黄河支流的洮河、渭河、泾河三条河流流经这一文化区域。岷县卓坪遗址就处在洮河流域,此地曾出土一件寺洼文化时期的红陶三足钵,现藏于岷县博物馆。 岷县博物馆馆藏寺洼文化红陶三足钵:夹砂红陶,敛口,鼓腹,三足呈三角分布。口径18cm,腹径22.5cm,足距12.5cm,高11cm,重1.03kg,出土于卓坪村,属寺洼…
体验黄河文明之齐家文化玉瑗线上展 齐家文化作为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出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范围较广,在泾渭上游地区、中部的洮河流域和西部的河湟地区以及黑河流域均有分布。齐家文化几乎与夏文化所处同一时代,这一时期中国西部气候不断恶化,农业经济的衰落让处于河谷地带的大量人口开始迁徙到更加广阔的空间范围,并转而从事畜牧业活动。 岷县博物馆馆藏齐家文化玉瑗,青玉质,外径9.7厘米…
体验黄河文明-岷博典藏寺洼文化乳状袋足鬲 寺洼文化乳状袋足鬲:口径9.8cm,腹径13.5cm,底径12cm,高13.4cm,0.44kg。夹砂红陶,略有残损,侈口,束颈,连裆,乳状袋足,双环耳位于颈部。颈部、腹部、裆部都有附加堆纹。表面有火烧痕迹,应当为先民日用之炊具。该器物出土于黄河一级支流的洮河岸边小村庄岷县中寨镇白塔山村,现藏于岷县博物馆,器形稳重,为寺洼文化的典型器物。其独特的造型及纹…
又喜幽亭蕙草新——岷县博物馆馆藏四君子之兰花线上展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兰花在中国久负盛名,有花中君子之美誉,以香取胜,色泽宜人,风姿潇洒,品格高洁,古往今来就深受世人的喜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描摹的对象。闲暇之余,徜徉在兰花之中,品味文人雅士对兰花的描摹,诗意浓浓,好不惬意。 人间最美四月天,正当惠风和畅,幽兰吐芳时节,岷小博特推出本期馆藏兰花展,诚邀您来欣赏,让一瓣馨香为您寄送…